[摘要]在极端气候灾难频发的今天,如何发挥好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引导公众应对极端气候灾害,日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长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著称。本文通过深入分析CNN有关2014年初美国极地涡旋气候灾难报道的内容、信源选择及报道策略,总结其中的一些成熟经验和做法,提炼其对我国新闻媒体做好极端气候灾难报道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极地涡旋;极端气候灾难报道;启示2014年伊始,由极地涡旋气候带来的一场暴风雪突袭了美国大部分地区。强风、暴雪和剧烈的降温,影响到美国22个州1亿多居民的生活,多地最低气温记录被刷新,23人因寒冷丧生。对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进行了广泛报道。CNN在美国新闻行业占据龙头地位,并且以擅长突发事件报道而为新闻业界所公认。当前,极端气候灾难多发,新闻媒体如何做好极端气候灾害报道,引导公众应对极端气候灾害,促进解决突发危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从我国目前气候报道的实践看,无论是报道内容、信源选择还是报道策略方面都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CNN对该极地涡旋气候灾难的报道为我们对比借鉴美国极端气候灾难报道中的一些经验提供了参照文本。
一、CNN极地涡旋报道的内容分析
在此次极地涡旋袭击美国前后,CNN网站共发布了13篇文字新闻报道(不含视频报道和网友自发发布的报道),其发布时间和内容侧重见表1.
表1极地涡旋气候灾难报道的内容分析
总结上述图表,CNN对极地涡旋气候灾难报道内容情况可以归纳为如下3个方面。
一是定义问题,共计7篇报道。1月6日,极地涡旋气候开始出现,CNN用2篇新闻进行了报道,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天气寒冷程度、政府预警、对生活的各方面影响等。7日、8日,CNN连续对极地涡旋气候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跟踪,特别关注其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9日,极地涡旋离开美国,CNN又对后续影响进行了报道,并结合极端气候出现的时机,作了有关11项极端天气纪录的科普宣传。
二是解释原因,共计3篇报道。1月6日,CNN及时对极地涡旋成因进行解析,为受众可能产生的疑惑提供全面分析报道。7日,CNN连续做了两组深度报道,解析极地涡旋气候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报道还体现了美国式“主旋律”,意在说明不能因寒冷天气而否定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建构公共议题,吸引公众关心气候变化问题,体现了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是对策建议,共计3篇报道。这3篇报道的时间都较早。1月3日,在极地涡旋来临之前,CNN预先做了2条应对寒冷气候的新闻报道,主要是交通小贴士、出行建议和保证身体健康的方法等。1月7日,极地涡旋气候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之后,CNN做了有关如何抵御低温的报道。
二、CNN极地涡旋报道的信源分析
极端气候灾难往往是突发性的,但又需要予以及时的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核对各种信息。而一旦信源出现问题,就会损害媒体承担的危机传播功能。因此,选择恰当的信源至关重要。塔奇曼指出,很明显,找什么样的人寻求信息,将直接影响到记者获得什么样的信息[14].与一般的新闻报道相比,气候报道的专业性更强,因此信源的选择就更加重要。据此,笔者对CNN上述13篇报道的信源选择情况也以图表的形式予以具体分析(见表2)。
表2极地涡旋气候灾难报道的信源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CNN在信源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规则可寻。
一是定义问题方面。CNN对信源的选择比较注重均衡,涵盖了CNN、当事人、公共机构、专业机构或人士等4种类型,并且每种类型的来源数目大体保持均衡。来自CNN的信源共计5个,提供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极地涡旋气候对居民生活或体育赛事方面的影响。来自公共部门的信源共计4个,提供的内容全部是有关伤亡方面的情况、寒冷的预警和极地涡旋气候对公共事务的影响。来自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的信源共计7个,提供的内容全部是有关气象预报、灾难解析以及极地涡旋气候灾难对专业行业的影响。
二是解释原因方面。极端气候灾难涉及背景知识较为专业,CNN在这方面的信源全部选择了相关领域科学家,在保证权威性的同时,也注重选择不同专业、不同出身背景的科学家,扩大信源的多样性:有来自CNN自身的气象学家,来自哥伦比亚大学专业研究极端气象的教授,也有从事解释气象变化的气候学家。
三是对策建议方面。极端气候灾难并不常见,公众的应对知识较为匮乏。作为负责任的媒体,提供必要的对策建议是其应承担的责任之一。但这些对策建议也必须是权威的、专业的。CNN所提供的应对建议,除一条来自美国农业部这个相关专业的公共部门外,其他全部来自相关的专业组织或专业人士,但与解释原因相比其更为多元化。如纾解旅途困境方面,有来自CNN专业记者、学者、专业协会甚至有来自网络达人;在如何克服严寒方面,则来自专业主持人。有关医疗健康的知识则更为严谨,全部来自于专业医生或相关医疗机构。
三、CNN极地涡旋报道的策略分析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事件,像CNN这样的国际化媒体往往有一套固定的报道策略,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美国新闻专业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曾经对风暴、洪水和灾难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报道专门开列了详细的报道清单[15].在突发灾难报道中,这种清单类似于应急预案所起的作用,使媒体尤其是记者能及时快速响应,作出全面恰当的新闻报道。在这次极地涡旋灾难新闻报道策略方面,CNN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突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关注灾难中的生命,这是灾难新闻报道的首要法则。《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在所开列的灾难报道清单中,首先指出灾难报道中人员伤亡情况远比财产损失情况重要[16].CNN在这方面的表现中规中矩,对因暴风雪灾难死亡的23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对死亡的地点和原因都有所交代,并且所援引的消息全部来自公共部门,保证了信源的可信度。同时,对财产损失情况,CNN关注较少,也没有给出专门的统计数字。只有凸显气候灾难给人类生命带来的伤害,才能更好地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二是突出报道的现场感。现场感决定了新闻的可读性和可信度。在新闻报道中,图片对烘托现场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篇描述极地涡旋带来的寒冷程度,也不如一张图片带来的视觉冲击。CNN充分重视图片的运用,在CNN网站的相关报道中,共有80余幅有关极地涡旋气候灾难的照片,譬如通过拍摄全面冰封的城市或建筑、与地面冰冻为一体的汽车、海水冻结并被大雪覆盖的海滨、成波涛状冻结的湖水、女士眼睫毛上的冰霜等画面直观呈现天气的寒冷程度。并且,在有关极地涡旋报道的标题下方,都会全部链接这些图片,营造浓厚的现场感。
三是使用直接引语。《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指出,要尽量多地引用当事人的声音,当事人的直接引语能够让读者更加相信报道的真实性[17].直接引语的使用不仅可以佐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更可以起到分担记者报道责任的作用。在突发极端自然灾害等事件报道中,这些作用尤为重要,既可以及时反映现场的情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信息来不及得到核实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塔奇曼曾指出,通过增加更多的采访者和引语作为相互支持的事实,新闻工作者就能疏远自己与事件之间的距离,而让其他人来替他们说话[18].CNN的报道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点。在有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居民对学校停课的反应以及体育赛事受到影响等新闻中,都引用了当事人的话语讲述,增强报道的真实性。此外,CNN还利用已有专栏“我的报道(I report)”,吸引网友上传自己的视频报道,共计20多个。以网友自己的视角,对极地涡旋的影响进行了呈现。
四是适度使用幽默化的报道。在美国此次暴风雪中,灾情急速发展,但带来的伤亡和损失并不算特别严重。这种情况下,一些幽默报道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恐慌的情绪。比如,CNN在上述“再见,极地涡旋:温暖的天气来了”的报道中,用幽默的语言称“南方(来的暖空气)左右连击,把威猛的极地涡旋打回了加拿大”。再比如,在向首次经历严寒者提出5种抵御风寒办法时,建议戴上帽子防止热量散失,幽默地称尽管这会看上去很“神秘”。甚至,CNN还专门开设了一个“这是如此之冷,所以怎样……”(It's so cold that…what?)幽默造句小游戏,引来很多读者参与,比如“这是如此之冷,律师都将手放在了自己的口袋里”,体现了美国式幽默[19].
四、CNN极地涡旋报道的启示
综上,CNN在极端气候灾难报道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化素养,尤其在报道内容方面注重深度和广度,信源选择方面注重均衡性和信度,报道策略方面注重专业性,给我国媒体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启示。
在报道内容方面,此次极地涡旋气候灾难事件报道中,CNN的主体意识比较强。在报道中,通过定义问题、解释原因,并提供对策建议,使公众掌握气候灾难的基本情况,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作出解释使公众明了气候灾难产生的原因,并提供对策建议应对一些基本的应急需要,无论是报道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值得借鉴。报道的内容比较广泛,注重突出对百姓生活的具体影响和居民的感受,内容贴近受众。解释原因方面,则注重揭示深层次原因。提供的对策建议注重实用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及时满足受众的实际需要信息。深度报道则注重揭示极地涡旋形成的深层次原因,阐释其与热门议题全球变暖的关系。我国媒体在类似报道中应强化主体意识,提高报道所传递信息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有机结合起来。
在信源选择方面,CNN偏重依靠专业机构或人士(学者)提供的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到每个功能定位的新闻时,CNN信源选择层次则较为多样化,根据报道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信源,并且在同一类型的信源下,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人士进行采访。这样既突出了专业性又兼顾平衡性,尽量呈现多方面的声音。无论在涉及专业背景的解释以及对策建议的提供方面,尤其在分析灾难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医疗健康知识方面,还是在呈现灾难现状和影响的“定义问题”方面,都可以清楚看到上述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均衡反映专业人士、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的感受和意见,而不仅仅是权威专家和主责部门的意见,是我国灾难报道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在报道策略方面,CNN的表现未必适用我国的社会语境,但CNN在报道中一些专业性的做法,比如首先突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报道采用大量图片等手段突显现场感、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增强报道真实性等做法,都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Marnie Hunter. 8 tips to ease winter travel woes [EB/OL].(2014-01-03).http://edition.cnn.com/2014/01/03/travel/winter-travel-tips/index.html?id=article_sidebar.
[2] Elizabeth Landau. Staying safe when the lights go out[EB/OL].(2014-01-03)
http://edition.cnn.com/2013/02/08/health/power-outage-safety/index.html?id=article_sidebar
[3]Alan Duke. Frigid air from the North Pole: What's this polar vortex? [EB/OL]. (2014-01-06)
http://edition.cnn.com/2014/01/06/us/polar-vortex-explained/index.html?id=article_sidebar
[4]CNN.NFL.Temperatures plummet in Green Bay as San Francisco 49ers beat Packers[EB/OL]. (2014-01-06)
[5]Matt smith and Josh Levs. 'It's too darn cold': Historic freeze brings rare danger warning[EB/OL]. (2014-01-06)
http://www.cnn.com/2014/01/06/us/winter-weather/index.html
[6]Charles Bryant. Your first freeze? 5 ways to survive it[EB/OL].(2014-01-07).http://edition.cnn.com/2014/01/07/opinion/bryant-cold-weather/index.html?id=article_sidebar
[7]Josh Levs. Steve Almasy and Marlena Baldacci,Buffalo buttons up as blizzard blows in[EB/OL]. (2014-01-07). http://www.cnn.com/2014/01/07/us/winter-weather/index.html
[8]Josh Levs. This is how cold it is [EB/OL]. (2014-01-07).http://edition.cnn.com/2014/01/07/us/weather-freeze-polar-vortex-factoids/index.html?id=article_sidebar
[9]Adam Sobel. Record cold doesn't disprove global warming[EB/OL]. (2014-01-07).http://www.cnn.com/2014/01/07/opinion/sobel-winter-cold-global-warming/index.html
[10]Mick Krever. Is climate change responsible for record cold in U.S.? [EB/OL]. (2014-01-07). http://amanpour.blogs.cnn.com/2014/01/07/is-climate-change-responsible-for-recard-cold-in-us/
[11]Ben Brumfield and Josh Levs. Goodbye,polar vortex: Warmer weather is arriving [EB/OL]. (2014-01-08). http://edition.cnn.com/2014/01/08/us/winter-weather/index.html?hpt=hp_t1
[12]Ben Brumfield. Polar vortex leaves nasty surprises, still grips northern Midwest [EB/OL]. (2014-01-09). http://edition.cnn.com/2014/01/09/us/winter-weather/index.html?hpt=us_c2
[13]Hiufu Wong. 11 extreme weather records [EB/OL]. (2014-01-09).http://www.cnn.com/2014/01/09/travel/extreme-weather-records/index.html
[14][18]盖伊·塔奇曼.做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15][16][17]Melvin Mencher.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影印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9]Josh Levs. It's so cold, humor edition [EB/OL]. (2014-01-08).http://edition.cnn.com/2014/01/08/us/weather-freeze-polar-vortex-jokes/index.html?id=article_sidebar
作者简介
李海权,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晓伟,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转载自《中国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