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单位是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深入了解有关工作情况,国务院总值班室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值班室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湖南、四川两省部分县、乡、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分别在两地召开了共20个省(区、市)、15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座谈会。主要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从调研和座谈情况看,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越来越重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主动把获取信息的“触角”向基层延伸,逐步在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建立了信息员队伍。同时,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队伍管理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报告时效和应急处置能力,基层信息员队伍已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成为共识。近年来,在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方面,各地和有关部门虽然做法不尽相同,管理上也各有特色,但思想认识是一致的。大家普遍把基层信息员队伍作为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地区已在县、乡、村各级部署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员,民政、国土、气象、环保、水利等行业、部门也从各自职能出发组建起了本系统的信息员队伍。基层信息员主要为兼职,也有一部分专职、聘用人员,一般按照属地与行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如,云南有各类基层信息员32万余人、山西24万余人,全国灾害信息员已达63万余人、气象信息员55万余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35万余人,初步建立了覆盖基层、突出重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网络。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湖南、四川两省部分乡镇、村组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并与当地乡镇干部、基层信息员交流后感到,近年来两省高度重视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一些基层政府和部门积极整合各方面力量,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推动,目前队伍已初具规模,覆盖面有效扩大,为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积极探索和实践信息员队伍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对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指导。广东在2007年就出台了《关于聘请突发公共事件基层信息员工作的意见》,明确基层信息员的构成、工作职责、奖励办法等。湖北专门印发通知,对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二是不断畅通信息报告渠道。山东建立了突发事件信息直报“绿色通道”,对较大以上突发事件或敏感信息,信息员可以直接向政府报告。环境保护部、安全监管总局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开辟了公众参与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新途径。三是逐步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安徽、河南、陕西等地通过推行信息员登记审批、定期评估、动态管理等措施,加强基层信息员日常管理,随时对不适应工作岗位、不能继续担任信息员的予以调整。四是不断创新队伍建设保障机制。重庆将基层信息员队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信息员交通、通讯、误工给予固定补贴和适当补助。甘肃在农村低保对象中择优选拔村级灾害信息员,既解决了信息员的岗位补贴问题,也方便了信息员管理。
(三)不断加强信息员队伍能力建设。一是把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列入应急管理工作整体规划。如,黑龙江将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建设纳入应急管理工作“十二五”规划统筹考虑,研究制订了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江苏将信息员队伍作为8支基层专业应急队伍之一,进行重点建设。二是逐步完善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山西、云南、水利部、农业部等地区和部门通过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基层信息员信息报告责任,并对信息报告内容、报告方式、时限要求等做出具体规定。三是加强基层信息员教育和培训。气象局组织统一编写了《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气象信息员知识读本》等培训教材,并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气象信息员培训。福建、广西、青海、国土资源部、新华社等地区和部门把提高信息报告能力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有效提高了基层信息员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民政部在19个省(区、市)设立了20个灾害信息员鉴定站和3个培训基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各地也大力推广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推动灾害信息员队伍的职业化转型。
(四)在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不仅大大提升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时效,而且在防灾救灾、自救互救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如,汶川“5·12”特大地震对部分山体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隐患突出,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频发。仅2011年,四川省绵阳市就有182个乡镇、105万余人次受灾。当地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全市3370个村社、19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信息员,建立应急救灾指挥通信网,在多起自然灾害应对中,由于信息员预警及时、报告准确,成功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2010年6月,湖南湘西自治州芦溪县遭受强降雨袭击,当地气象信息员及时组织125名村民撤离,成功避让了一起重大山体滑坡灾害,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肯定和表扬。云南彝良“9·7”地震中,基层信息员在地震发生25分钟内报告了乡镇基础设施受损及人员伤亡情况,为抢险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甘肃岷县“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部分乡村基层信息员成功组织全村人员撤离,虽然房屋、道路等设施损毁严重,但没有造成一人伤亡。
二、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和座谈中,我们感到目前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队伍建设进展不平衡。一方面各地之间进展不平衡,虽然大部分地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已具有一定基础,但也有部分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进展缓慢,存在信息员数量少、覆盖面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的甚至尚未起步。另一方面部门之间进展不平衡,除民政、国土、气象、环保、水利、林业、地震等部门起步较早、队伍相对成熟外,一些部门基层信息员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规模,职能作用发挥不够。
(二)信息员能力素质有待加强。一是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存在“有情不识情、有情不会报”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村基层信息员年龄、知识结构老化问题突出。二是责任意识和主动报告意识不强,迟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乏针对性、经常性培训,有的地方长期没有举办过针对基层信息员的业务培训,有的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信息员业务能力和素质无法适应工作需要。
(三)队伍管理难度大。一方面,由于基层信息员多为兼职,且分布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人员流动性强,队伍缺乏稳定性,管理起来难度大。另一方面,基层单位人员编制少,承担职能多,人手紧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信息员“重使用、轻管理”,基层信息员队伍存在组织松散、管理缺失等问题。
(四)经费保障不到位。一是待遇补助普遍偏低。除了部分行业信息员有少量补贴外,义务性的居多,很多人不愿意从事信息员工作。有的甚至连工作中产生的通讯费、交通费等也要由信息员本人承担,严重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装备简陋。大部分基层信息员只配备了铜锣、口哨等最基本的工作器材,通讯设备和防护装备少。部分偏远山区由于通讯不畅、交通不便,发生突发事件后只能靠信息员徒步才能把信息送出来,严重影响了信息报告时效。
三、思考和建议
预防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在基层,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也在基层。通过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深入基层、反应迅速的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其在信息报告、隐患排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一)加大政策指导和资金投入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因地制宜,统筹考虑,研究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同时,努力拓宽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经费渠道,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专项经费等方式,保障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必需的资金投入。
(二)着力提升信息报告能力。加强信息报告制度建设,细化信息报告工作流程和信息员岗位职责,明确信息报告内容、时限等具体要求,强化基层信息员信息报告责任。建立健全基层信息员学习、培训、交流等工作机制,通过培训、轮训、以会代训等形式,不断提高信息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要为基层信息员配备必要的装备、设施和通讯器材,逐步改善其工作条件。
(三)不断提高队伍建设规范化水平。探索建立信息员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完善信息员选拔、使用、培训等相关工作制度。优化队伍人员结构,吸收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责任心强、热爱此项工作的人员担任基层信息员。建立奖惩机制,加强监督考核,充分调动基层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符合实际需要的信息员队伍。
作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本文转载自《中国应急管理》